新丝路

字:
关灯 护眼
新丝路 > 清末,这大清不保也罢 > 第41章 封赏将领

第41章 封赏将领(第2/2页)

    如果使用百v度A*PP或者U*C/Q.Q浏览器不显示内容or乱码,请关闭广告屏蔽功能or畅读模式,或者安-全模式(今日*头条须关闭安-全模式)

将都战到了最后,火药点爆身亡。

    这次所有有功将领都有封赏,普通士兵也都分了土地,可谓是皆大欢喜。

    只有几个主要将领心里有点不舒服。

    就拿李鸿章和曾国藩说,实际权力一点没有增加,现在还面临手上兵马怎么办的问题。

    圣旨也没说他们手上的兵马怎么办。

    曾国藩决定遣散手上兵马,让他们哪儿来的,回哪儿去,或者就在南京生活。

    毕竟刚获得了不少土地。

    还有个原因就是现在的湘军已经不再是曾经的湘军。

    作战多年,真正的精锐已经十不存一,很多都是后面招收的降降。

    战斗力实在是没法和最早的湘军比。

    这次攻破南京城,淮军对城内秋毫不犯。

    湘军却在城内放火抢劫。

    太平天国圣库里面不少钱财都被他们抢走。

    其他的李鸿章和曾国藩一人分了不少。(原本历史曾国藩就运回老家几百箱金银财宝。)

    其他的也全部押送进京,孝敬给了太后。

    曾国藩主要的还是怕功高震主,朝廷因为手上兵权整治他。

    所以后面曾国藩裁撤湘军50000人,只剩下3万人,手下将领多,每人带几千人也没什么大问题。

    李鸿章一共就四万多人,这次作战伤亡几千人。

    还有就是李鸿章还没有到达曾国藩哪个高度。

    天塌下来有高个子顶住。

    李经孝曾经也给他说过,太平军被灭绝对不是终点,让他防着点捻军。

    所以他兵马不多是一个问题。

    其次,李鸿章和曾国藩性格相差很大。

    曾国藩一生信奉理学,洁身自好,珍惜羽毛,对于自身的道德水准要求很高。

    哪怕知道清廷有“飞鸟尽,良弓藏,狡兔死,走狗烹”之意,他也只能照做。

    他不愿意因为裁军一事,让清廷为难,从而影响自己清廷里的形象。

    而李鸿章一生信奉的是实用政治学,什么对自己有利,就采取什么策略。

    至于这策略能不能上大雅之堂,他就管不了那么多了。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内容有问题?点击>>>邮件反馈
热门推荐
修罗武神 万相之王 十方武圣 火热的年代 大奉打更人 轮回乐园